职场指南

李诞辩论首秀丨“情怀”正成为职业发展的第一杀手!


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一期《奇葩说》很精彩。 



辩题如上:如果奇葩星球美术馆着火了,一副名画和一只猫,你救谁?


正方(救画)的阵营里,黄执中提到了一个概念——远方的哭声,并把选择救猫不救画的行为归结于“认知有限”。


他说:“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越高,你听到的哭声就越遥远。”


不得不说,黄执中这个“遥远的哭声”太有杀伤力了,他的二辩获得了压倒性的票数。 



等到反方三辩李诞上场的时候,从三个方面对黄执中的观点进行了驳斥,被导师和选手称为“奇葩说上的一段经典”。


因篇幅有限,前两个观点我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第六期的《奇葩说》看一下,他的第三个点是这样的——


“远方的哭声当然也很可怜,不过我觉得我们每个人还是要从朴素的地方做起......不要这样想问题,因为那不是远方的哭声,那是你想象中的哭声,你为了一声想象中的哭声,你就把一个活生生的人给牺牲掉了......近处的哭声都不管,怎么去管远处的哭声?” 



看完李诞的陈述,我之前在学习生涯规划时认识的同学Amy(化名)在微信上和我留言说,她觉得李诞的话好像就是在打她的脸,让她思索良久,觉得里面有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



-01-


为什么说李诞的这段话值得我们反思呢?


拾遗君指出了一种“可怕的恶”,这是由美国社会科学家鲍迈斯特在《恶在人类暴力与残酷中》提到的:


1、对物质财富的需求和贪婪(追求权力也是重要表现形式);

2、遇到威胁的自负(暴徒、罪犯往往具有高度的自尊);

3、理想主义;

4、追求淫虐狂似的快乐(比例最小)。


从我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第三点理想主义,恰恰是很多人职业发展的第一杀手!


我们说,人需要有理想,但问题在于,无视限制条件和现实的理想主义,更多时候更像是一场自以为是的空想,对当事人的精力和时间无疑是一种耗散,阻碍了原本可以实现的发展。



就拿前文这位和我一起学习生涯规划的同学Amy为例。


她坦言自己这些年花了太大的代价,一厢情愿地想要往职业咨询领域发展,但若干年后,我做起来了,但她一直没有找到变现的机会。


还记得Amy当时花了很多钱投入各种相关的学习和认证,和Amy接触久了我得知,其实,Amy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毕业后的Amy听从家人安排在一家事业单位做临时工,没有编制的那种,同时她又不甘心,希望通过生涯规划的学习找到另外的出路。


但是在我看来,Amy的理想不能说不好,只是这个理想想要实现,确实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制约。



-02-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理想,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很少有人考虑到现实层面,例如,这个理想多大程度上能够落地?它能否变现?否能够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有没有相应的资源匹配?等等。


很多人只是一股脑地投入,却无视现实的限制因素,往往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到头来依然对现状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改观。


对于学习生涯规划这件事情,我是这样分析的:


从生涯规划后面可能带来的职业转型路径考虑,通常有三类,一是企业培训(面向企业客户做职业生涯培训),二是生涯规划培训师(例如在职业规划机构做生涯规划培训师),三是个案咨询(例如像我现在这样的,给来访者进行一对一咨询或分析)。


如果不考虑未来职业转型,学生涯规划最多的群体有两类,一是在职老师(目前很多学校对生涯规划较为重视,有的学校要求老师进行学习,便于给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二是企业里的HR或猎头相关岗位(工作需要,比如HR需要给员工进行岗位调整,猎头需要说服他人进行跳槽,等等,都离不开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老师及HR群体而言,不论未来是否转型,学生涯规划都能对他们的本职工作有所帮助;而对于HR及教师群体之外的其他人群而言,如果你具有相应的资源或能力,比如拥有企业端资源或个案用户资源,或者具备多年的专业培训讲课能力,才有可能获得未来转型的成功。


相反,如果一个人不具备相应的资源,也缺乏相应的能力,只是天真地想通过生涯规划的学习,为自己开辟一条事业之路,难度可想而知。


不是说完全没有可能,只是说落地的可能性渺茫。



事实证明,Amy这些年一直忙于学习各种课程,大大小小花费了不下于十万元钱,一有空就去各地参加各种学习,但问题是,她的主业依然是在事业单位做临时工,既无法获取相应的资源,又缺乏必要的能力积累,同时学习到的知识在她的工作场景中根本用不到,也就无法对她的主业起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还记得当时学习生涯规划的时候,Amy说她的梦想是2018年能够实现年收入20万的目标;如今2019年了,她告诉我说,她希望自己能在2021年实现这个目标......


而我当时之所以决定学习生涯规划,是因为一来我的主业是财务培训讲师,机构正好需要我们老师为学员进行职业规划,学习这个知识有助于我的本职工作;二来当时我的自媒体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用户群体,有不少人甚至在后台留言问我是否能够为他们提供职业规划咨询等等,所以经过分析,我觉得我去学习生涯规划,对我而言是具有很大的落地可能性的。


所以,理想主义本身没有问题,但问题是,如何让理想落地,并且能够一步步达成且实现,成为“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才最关键。


-03-


说个真实的故事。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来了位远房亲戚,当时我的父亲在单位做宣传工作,是单位里的“笔杆子”,这位远房亲戚的来访不为别的,而是拎着一麻袋的手写稿,说自己有个“作家梦”,他相信父亲的判断,希望父亲能给他指条路。


父亲当时并没有看他的手稿,只是问了他一个扎心的问题:“说说看,你想成为作家的目的是什么?”


亲戚说:“我希望能够出名,这样就能赚很多钱。”


父亲说:“其实你不必绕这个弯路,你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回到你的老家,好好种地和养鸡,照顾好你的爹娘,只要足够勤劳,也是能够赚取不错的收入的。


“你的意思,就是我不能成为作家吗?”亲戚内心多少有些不甘。


“倒不是没有可能,只是,”父亲话锋一转:“我们应该立足现实,不要奢望一口吃个胖子,我也不是一下子就成为笔杆子的。我年轻时在野外队做钻工,我想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我知道自己学历不够,于是用辛苦积攒的钱去学习进修,等我通过努力考取了新闻系的大专文凭后,我才被调入宣传部,从基础材料写起,慢慢地随着我的写作能力被领导认可和嘉奖,我才渐渐走到了今天。”



“所以,”父亲说:“如果真的要往作家这条路上走,对你而言最该做的是从能做的事情做起,攒足必要的钱,去提升学历,夯实写作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再去寻找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这个能力,才有可能实现作家的梦想。


亲戚听了父亲的话,若有所思地离开了。 


事后父亲对我说:“很多人总想着这样那样,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不论选择什么,你必须要足够专业才可以。想想看,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同阶段都会喜欢不同的事情,但如果你只是停留在以为的喜欢层面无法做到专业,你将永远停留在‘门外汉’阶段一事无成,这无疑是对生命巨大的浪费!



-04-


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下本文的重点内容和中心思想。


本文从《奇葩说》李诞的发言说起,谈及一类可怕的恶叫做“理想主义”,也被人称为“情怀”。


引申到职场环境中我们发现,空有情怀完全不顾及现实限制因素的人比比皆是,他们的处境非常尴尬: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及能力的累积,只能在自以为爱好或梦想的领域打杂,一直是理想领域的“门外汉”,既不能安心投入眼前的工作,又异想天开,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在缺乏落地及变现可能性的学习上,于是,蹉跎了大把光阴,只能仰望他人的成功黯然神伤。


不是说梦想不好,只是作为成年人来说,我们不能够只活在主观的自我世界里,我们需要分清楚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如果我们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源,不妨做好眼前的工作,一步步进行物质、能力及资源方面的积累,做些相应的学习和提升,同时谋求外部机会进行实践,再通过一定的资源整合,方能将梦想变成现实;而不是学了一堆看起来高逼格的知识,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早已深处险境的事实。


人生最可怕的莫过于,如果一个人没能考虑到现实的可行性因素而盲目投入,到头来只会沦为一场感动自我的内心大戏,最终浪费了自己大好的光阴,主业做不好,副业也没有任何进展,更别谈什么事业了,徒留“竹篮打水一场空”的落寞与寂寥。


“有时你的梦想达到是一种幸福,有时梦想破灭也是一种幸福。”


以上。




-END-






本文由广州夜场招聘整理,来源于网络。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广州夜场招聘删除

深圳【私人会所】   2015-2020